一項新研究發現,美國青年人“部分獨立”(成年后不再與父母住在一起但仍接受父母經濟支持)狀況與其是否念過大學,以及其原生家庭的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
近日,《社會潮流》(Social Currents)期刊在線預覽版刊登了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助理教授安娜·曼佐尼(Anna Manzoni)的論文《代際金融轉移與年輕人在父母家的“進出”轉移》(Intergenerational Financial Transfers and Young Adults’ Transitions In and Out of the Parental Home),論文提出,近年來,美國年輕人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的時間在推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獨立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又回到父母家,而這些變化常常與學業或工作有關。
曼佐尼從美國“關于青少年到成年過渡期健康的國家縱向調查”(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to Adult Health)結果中篩選了6471個年齡在18—32歲的樣本,考察他們“進出”父母家以及從父母處獲得經濟支持的情況。曼佐尼分析發現,在這些調查參與者中,讀四年制大學的人和出身于良好社會經濟背景的人在20歲出頭時處于“部分獨立”狀態的幾率明顯較高,但是讀過大學的人在30歲前后更有可能實現經濟獨立,而出身于良好社會經濟背景的人傾向于繼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父母。
曼佐尼表示,考慮到住房、就業、教育等因素間的關聯,了解美國青年人的居住形態及其與父母間的經濟聯系具有政策意義。由于父母會將其掌握的資源和優勢傳遞給子女,年輕人越來越多地依賴父母為其提供大學學費、住房、生活開銷等方面的資助等現象,有可能導致現有社會不平等現象延續甚至加劇。 |